近年我國電子工業持續高速增長,帶動電子元件及組件制造產業的強勁發展。我國已經成為揚聲器、鋁電解電容器、顯像管、印制電路板、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電子元器件的世界生產基地。電子元器件正在向超微化、片式化、模塊化、數字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綠色化、高頻、高速、高可靠和低功耗方向發展。
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對我國的國民經濟起到非常大的帶動和促進作用。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產業——電子元件及組件制造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電子元件業制造基地,近30多年來,我國電子元件的生產進一步走向現代化和規?;?,更確立了中國成為世界電子元件生產大國的地位。中國電子元件的產量已占全球的39%以上,許多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處于第一的位置,有些產品已經可以和國外的產品相媲美了。從整體上來說,我們的電子元器件行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高端領域,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做大的基礎上怎樣做強,是全體電子元器件行業面對的共同課題及奮斗目標。
受4G、移動支付、信息安全、汽車電子、物聯網等領域發展的帶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作為2015年我國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目前正處于行業的快速發展期。

當前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的突出矛盾表現在為產品供給與整機需求之間的脫節。一方面,我國很多領域的電子元器件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另一方面,我國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電子元器件產品進口國之一,大量新型電子元器件依靠進口。這種供需矛盾反映出產業發展存在著突出問題。一是,產業結構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企業的競爭優勢基本建立在勞動力和資源上,因此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不高,產業發展還沒有上升到高級階段。二是,科研能力和水平與世界水平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高水平的元件科技人才缺乏,研發手段落后,研發資金投入不足。雖然我國電子元件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們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都還遠遠不夠,我們的企業在國內外的市場競爭中還不能占有主動和優勢地位,長此下去必然會拉大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要改變中國電子元件行業處于價值分配鏈的低端的現狀,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只有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并實現自主創新,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關鍵新型元器件領域重點突破,把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提升信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突破口,實現產業做大做強。
電子元件與行業上下游的關系
電子元器件制造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支撐產業。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通訊設備、計算機、互聯網應用產品、汽車、家電等產業發展迅猛,同時伴隨著國際制造業向中國轉移,中國電子元器件制造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電子元器件制造行業總產值約占電子信息產業的五分之一,電子元器件行業已成為支撐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電子元器件的原材料主要為磁芯、漆包線、骨架以及一些輔助性材料,對原材料產品品質、供應能力、性能穩定性的要求較高。為了保證原材料產品的穩定性,同時保護行業公司的原材料配方等商業機密,行業公司通常都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高效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以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及持續供應能力。此外,上游行業發展狀況對本行業有一定影響,例如,近來銅金屬價格因供求關系變化而出現較大波動,對電感器行業的利潤空間有一定的影響。
作為電子設備重要的元件及零組件,電子元器件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中,應用領域涵蓋了計算機、網絡通信、消費類電子、汽車電子、新能源、工業控制、航天軍工等多個領域。調查顯示,由于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工作的開展,國內電感器件生產手段得到全面改造,生產能力大大提高,產品品種系列得到擴充,產品質量普遍得到提高并不斷向小型化、高檔次方向發展。
電子元件行業持續走強 前景廣闊
被動元件產業3Q景氣持續走強,繼國巨、華新科、信昌電等MLCC(積層陶瓷電容)業者7月與2Q陸續交出突破新高的亮眼成績后,市場上對于今年被動元件供需趨緊、臺廠營運表現向上提升信心漸增,電感元件的奇力新、美磊、美桀、保護元件的興勤電子等可望接棒演出,持續替被動元件族群3Q表現注入強心針。
國巨集團旗下電感元件大廠奇力新,受惠于合并旺詮之營收,7月單月營收9.24億元,月增12.08%,年增近9成,即便是從奇力新原本個別營收來看,也一舉突破5億元來到5.38億元,月增22.77%、年增10.15%,寫下歷史新高,累計1~7月奇力新營收32.32億元,年增10.24%,也寫下歷史新高。
熟悉被動元件業者指出,奇力新越南廠新產能持續調節中,可望漸入佳境,同時奇力新電感元件切入微軟(Microsoft)供應體系,其平板計算機、游戲機等產品拉貨力道強大,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手機等產品拉貨也持續,大小Molding Choke(一體成形扼流器)產能保持滿載,加上美系龍頭品牌輕薄筆記型計算機需求看增,今年奇力新再加上新四合一合并效應,3Q營運可望登峰,4Q也有機會淡季不淡,奇力新本身每個月營收都可站穩5億元水平,接單金額大增,訂單滿手,品牌廠大廠下單力道強勁。旺詮部分,7月營收跟上月持平,創歷史次高,其中毛利較高之金屬板產品出貨亦創下歷史新高。
電感元件廠美桀今年3Q受惠于NB類產品傳統旺季,虛擬貨幣挖礦熱帶動顯卡需求,據了解,美桀訂單能見度已經看到3Q底,包括技嘉、和碩、AMD、NVIDIA等都是重要客戶,此外美桀電感元件也切入聯想、白牌服務器供應鏈,獲得百度采用,9月也可望放量。
市場估計,美桀今年全年營運挑戰新高、下半年單月營收新高無虞,7月營收也可有雙位數月成長率,美桀上半年EPS可望超過新臺幣1.5元,全年挑戰3元以上。 美桀重慶廠產能為六條自動化產線,主攻客制化產品,有三條左右給合作伙伴技嘉。英特爾(Intel)新平臺KabyLake持續拉貨,電源應用穩健,NB等產品對Molding Choke續增溫。
據推估,電競、挖礦顯示卡等產品可望從美桀整體業績比重的10%上看20%,3Q營運將可望逐月成長,單月業績挑戰新臺幣1.5億元。挖礦用顯卡之電感產品,毛利率上看30%。電感元件美磊也主攻Molding Choke,由于美磊切入電動車大廠Tesla供應體系,在今年Tesla確立平價車款Model3策略后,市場看好一臺車可望使用上看80顆電感元件,隨著Tesla Model 3銷售可望逐步增加量能,車用電感元件也可望需求看增。美磊2Q營收新臺幣約7.57億元,季增7.99%,年增2.85%,毛利率27.82%, EPS 0.92元,低于去年同期1.03元。上半年累計營收14.58億元,年增3.48%,毛利率28.29%,EPS約2元,較去年同期1.73元提升。展望后市,看好車用電子、網通、資料中心等需求,下半年營運可望逐步走強。
保護元件興勤電子今年上半則表現十分亮眼,2Q營收來到新臺幣14.84億元,熟悉相關業者表示,今年興勤保持5~10%營運成長無虞,估計2Q毛利率小幅較1Q微降,但訂單能見度已臻2~3個月,稼動率都維持在8成水平,2018、2019年將持續進攻車用電子,興勤7月自結合并營業額為新臺幣4.82億元,月減3.64%,年增加4.72%。累計1~7月33.03億元,年增9.99%。
被動元件行業漲價缺貨、國內被動元件企業迎來關鍵成長機會
1、被動器件市場集中度高,受益新應用提升市場空間。
被動器件市場主要有電阻、電容、電感等組成,其中電容市場占據40%以上份額。下游應用的創新是推動被動器件市場擴大規模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消費電子創新周期下,被動器件市場增長穩定。從整體格局來看,日本韓國占據了被動器件大部分市場份額,集中度逐步提高。
2、短期把握漲價帶來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被動器件迎來了漲價潮,帶來結構性投資機會。供給端日韓廠商退出中低端市場,重點布局汽車電子市場,造成短期的中低端產品供給缺口;需求端來看消費電子創新周期擴大了對于被動器件需求,元器件短缺陰影下廠商提前備貨造成需求高漲。我們判斷短時間內龍頭廠商擴產難以實現,漲價有望維持到年底,帶來龍頭被動器件企業的業績持續增長。而對于此輪漲價,我們認為對國內企業利好有限,漲價不一定能輻射到國內大部分企業。主要由于國內大部分被動器件廠商不具備強價格傳導機制,此輪漲價主要集中在中規格MLCC與R-chip產品,國內被動器件廠商很少能有產品供貨,但不排除部分企業能實現提價例如風華高科。
3、創新周期刺激下,國內被動器件廠商迎來關鍵成長機會。
從國內被動器件廠商供給來看,主要布局在低端市場,產品具備高性價比。中高端市場也在努力研發,與國外廠商技術差距逐步縮小,具備打入國內品牌手機產業鏈的基礎。日韓、臺灣、中國大陸三層競爭結構逐步形成,中低端及一般性市場被日韓企業讓出,臺灣企業擴產進度相對保守,國內企業產能加速釋放,結合國內企業創新帶來的需求釋放,將迎來一波關鍵成長機會。
4、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國內供應鏈體系,很有希望借著這一波漲價缺貨浪潮,或順利進入國產手機供應鏈體系,或擴大原有的份額,大陸被動元件投資機會凸顯。
上游關注國內領先的陶瓷材料公司,建議關注國瓷材料;中游生產商,國內企業漲價預期相對不強,建議關注國內被動器件龍頭、產能及時開出、具備成長性企業如嘉樂科技、風華高科、麥捷科技等企業。
5、風險提示:
被動器件下游市場景氣度下滑、產品價格下滑、國內廠商擴產進度不及預期。